【中國耐火材料網】
山東省人民政府關于統籌推進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雙贏”,經山東省委、省政府研究,提出如下意見。
一、將生態環保要求融入經濟社會發展決策全過程
1.堅持新舊動能轉換與生態環保一同謀劃、一起部署、一體推進,將環境質量改善作為衡量新舊動能轉換的成效,用經濟和環境“雙指標”綜合評價區域發展質量。(責任單位:省發展改革委,各市黨委、政府。所列責任單位按照職責分工分別落實,以下各項任務均需各市黨委、政府負責落實,不再一一列出)強化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三線一單”源頭管控,大力優化產業、能源、交通運輸、城市空間等結構布局,將生態環保、安全生產、節能減排、提質增效統一于高質量發展。(責任單位:省各部門、單位)
二、分類改造提升現有工業企業
2.對現有工業企業開展“畝產效益”評價,實行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將淘汰類項目、落后產能、技術裝備水平低于全國平均水平的生產線等納入新舊動能轉換“替代源”清單,按照先立后破的原則逐步退出。對技術裝備相對先進的“過剩產能”,鼓勵其對外轉移優化布局。按照七大高耗能行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工作方案及配套政策要求,加快鋼鐵、地煉、電解鋁、焦化、輪胎、化肥、氯堿等行業大調整、大布局、大優化。對氧化鋁、自備電廠、小火電等為高耗能產業配套服務的項目,在滿足產業鏈發展匹配要求的基礎上,不再布局新項目,并盡快將產能規模和布局調整到合理范圍。(責任單位:省加快高耗能行業高質量發展工作專項組成員單位)
3.對各市歷史上形成的傳統支柱產業的小企業集群,強化標準、監管、引導,建園區、搭平臺,通過市場資本紐帶,促進股份合作、兼并重組,淘汰落后、改造提升、培育壯大,形成優勢產業集群并于2020年10月底前完成,既解決污染問題,又促進轉型升級。(責任單位:各市黨委、政府)堅決分類治理“散亂污”企業,解決“劣幣驅逐良幣”問題。(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
4.通過環保標準倒逼引導傳統行業轉型升級。2020年10月底前全面完成鋼鐵行業生產全過程超低排放改造,搬遷新上項目一律按照超低排放要求建設。推進建材、焦化、鑄造、有色、化工等工業窯爐重點行業大氣污染深度治理,強化家具、整車生產、機械設備制造、汽修、印刷等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VOCs)綜合治理,減少異味擾民。加快實施排污許可制度,確保應發盡發,核發一個行業、規范一個行業、達標排放一個行業。(責任單位:省生態環境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