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3 其他應當重視的問題
工藝制度優化的研究是提高生產效率, 有效保證質量穩定提高的關鍵。例如有的廠轉爐冶煉基本操作制度還不夠規范化, 某些鋼廠出現轉爐終點回硫, 從而影響鋼水質量、連鑄工藝和軋材質量。有的廠忽視鐵水預處理脫硫工序, 把降低鋼中硫含量的主要措施放到LF 工序, 而引起鑄機等待, 生產節奏慢, 運行成本高等問題。對于某些以冷軋薄板為主要產品的轉爐鋼廠仍然采用LF 作為主精煉裝置,這不僅影響冷軋薄板質量, 而且就轉爐-薄板坯連鑄連軋高效生產流程而言, LF 已成為生產流程中的一個"瓶頸"環節。從全世界生產冷軋板廠的精煉工藝看, 要高質量、高效率地生產高檔冷軋薄板, 應當考慮以RH 作為主要精煉手段。
還需要探索符合薄板坯連鑄連軋生產工藝要求的不同鋼種潔凈程度以及鋼液溫度穩定化(窄過熱度)控制。探索進一步提高連鑄機鑄速和穩定鑄速以及合理控制鑄坯進入加熱爐時的溫度以保證均熱的效率和降低能耗。要進一步改進工藝操作和提高管理水平, 降低拉漏率, 減少設備與質量事故。特別是進一步加強信息化技術, 協調煉鋼-精煉-連鑄-加熱爐-熱軋機各工序的生產節奏等集成優化問題, 都是十分重要的。
具有半無頭軋制和鐵素體軋制等新工藝功能的作業線, 一定要下大力氣進行系統的研究與開發, 使之應用于正常的生產過程中, 取得應有的效益。
關于產品開發雖然各廠都在努力, 但除了前面已提到薄規格產品比例未能快速提高的問題外, 真正結合薄板坯連鑄連軋工藝特點與優點來開發品種的思路與體系, 以及修改與建立新的產品標準系統的工作還未認真開展。企業廣泛試驗新品種的重復性與不能迅速形成有市場競爭能力的產品特別是批量生產能力等問題還普遍地存在。
以上這些問題都應引起大家在生產、開發過程中高度重視, 并盡快解決, 否則我國薄板坯連鑄連軋生產的發展, 將受到不應有的制約, 一些重大戰略目標也將難以實現。
3 中國薄板坯連鑄連軋技術的發展目標與方向
我國薄板坯連鑄產業化雖然比國外晚了10 年,但新世紀以來的發展和我國鋼鐵生產流程優化的需要, 使這種新流程在我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經過幾年來的努力已取得了成效, 但要在2 ~ 3 年內使我國薄板坯連鑄連軋生產在高效、優質、低耗、低成本等方面真正達到世界一流, 引領這一前沿技術的今后發展方向, 還必須付出更大的精力, 只有加強創新, 才能引領未來。
今后2 ~ 3 年, 我國薄板坯連鑄連軋的創新方向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