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 耐材、備品備件國產化程度與相關技術水平都有明顯的提高
耐火材料、備品備件等有效供應是薄板坯連鑄連軋生產線能夠穩定、高效進行生產的必要保證, 各廠都十分重視, 因而取得了不少的進步。以下列舉一些具體成果加以說明。
第一, 2005 年以來, 唐鋼FTS R(UTSP)生產線結晶器浸入式水口和保護渣實現了國產化, 質量很好而成本大幅降低。就浸入式水口而言, 不僅改進了材質而且改進了水口的形狀結構, 長壽高效(可以滿足≥12 h以上的使用壽命), 也有利于提高鑄坯質量。馬鋼、珠鋼等廠也積極與遼寧科技大學、洛陽耐火材料研究院相結合開展了國產浸入式水口、長水口、塞棒的研究和批量試驗, 取得了良好進展。
第二, 鋼鐵研究總院和有關生產廠對引進結晶器的結構形狀、材質、加工技術進行了優化, 使不同寬度、厚度的鑄坯減少了裂紋等缺陷, 并延長了使用壽命。寶鋼技術研究院對薄板坯流程的裝備與工藝技術開展綜合分析與研究, 并取得了多項專利性成果。寶鋼自行開發不同寬度的低應力結晶器已成功用于包鋼, 提高了質量和生產效率。
第三, 薄板坯連鑄連軋生產線的大部分機械裝備已基本實現國產化。首鋼機修總廠等制造廠在裝備結構改進, 加工技術優化等方面進行了研究, 邯鋼等廠對軋機的工藝潤滑系統也有新的改進。
2 薄板坯連鑄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薄板坯連鑄生產技術的發展成績顯著, 但仍應清醒地看到在生產和技術等方面還存在許多問題, 急需引起注意, 努力改進。
2. 1 各廠生產水平和技術經濟指標存在著明顯的不平衡, 差距較大各廠技術經濟指標最優的與最低的相差很大,如漏鋼率、加熱爐能耗等相差近8 倍。鑄機作業率軋機作業率、連鑄平均連澆爐數等指標差距也很大。有的企業部分技術經濟指標還比2005 年有了退步。
有的企業一度被鑄坯裂紋和高漏鋼率所困擾, 嚴重影響了生產效率與產品質量。這說明, 生產穩定性和技術與管理工作還亟待改進, 應加強互相學習與幫助, 互相促進, 共同提高。
2. 2 薄規格產品生產依然未能引起充分關注
雖然在理論上都承認薄板坯連鑄連軋流程與傳統厚板坯連鑄連軋流程相比具有生產熱軋薄規格板卷的優勢, 但2006 年01-09 月, 厚度≤2 mm 熱軋帶卷產量僅占全國薄板坯連鑄連軋作業總產量的7. 12 %, 有的企業幾乎等于放棄了厚度≤2 mm 熱軋帶卷的生產, 與引進時的期望大相徑庭。12 條生產線中, ≤2 mm 的比例超過10 %的只有三家, 最高只有53. 77 %。這種現象不利于提高薄板坯連鑄連軋流程的優勢發揮和競爭能力的提高。這種現象也使得薄板坯連鑄連軋生產線獨具優勢的半無頭軋制工藝技術的研究與產業化一直未能在有關廠堅持下去并快速發展。應當繼續加強技術經濟核算, 適應與開拓市場, 加快開發薄規格熱軋帶材的生產與應用技術, 促進這一新流程的健康發展。意大利阿爾維迪ISP 、埃及EZZ 廠(FTSR)、墨西哥希爾薩等廠大力發展薄規格產品生產, 取得明顯經濟效益的例子值得我們借鑒。我國珠江鋼廠的經營實踐也證明了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