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由河南、遼寧、山東、山西、浙江、貴州六省耐火材料行業協會聯合主辦的第二十屆耐火材料新知識講座—“耐火材料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論壇”暨“第九屆鋁硅質耐火原料博覽會”上,濮耐股份劉百寬董事長在交流發言中談到了對耐火材料發展方向的看法,摘編如下,供行業內同仁參考。——編者按。
耐火材料與下游、與上游的一些關系,應該說現在處在一個非常敏感,非常微妙,也非常困難的一個時期。
中國耐火材料從建國到現在,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中國成立時,積貧積弱,耐火材料也非常落后。現在突然間感覺我們耐火材料已經做到世界級水平了,怎么又遇到了這么多的麻煩?這就是我們做的太好了,產能、裝備、管理水平都上去了,猛然發現需求少了,應該說是幸福的煩惱。
建國初期僅有7萬多噸的耐火材料產量,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寶鋼引進生產線的時候,包括我們的黏土磚在內的一些制品,外形尺寸公差都控制不了,性能指標也滿足不了要求。到現在當年的問題都不是問題了,但行業發展確面臨著一系列問題。主要是我們發展太快了,國家已經進入了高質量發展時期,下游工業隨著整個建設高峰過去以后,包括房地產、大基建,對用鋼或者用建材已經開始減少了。耐火材料跟鋼鐵、建材等高溫工業發展密切相關,隨著下游用戶需求減少,再加上我們自身做得好的同時,材料消耗降低了,所以大家突然發現,我們生產了這么多的好東西,水平這么高,質量這么好,怎么突然變成白菜價了呢?也導致了大家投入這么多,上了這么多設備,同行都在想所有的投入要有回報,資本投入了,工廠也建起來了,如果要是關門,覺得挺不舍的,所以都不想退出這個市場,但市場有它的運作規律,運行機制,市場是無情的。現在,政府要搞行政命令讓誰去關不太好辦,改革開放初期時,也包括早些年法治建設不健全的時候,行政命令可能讓你關就關了,現在可能不行了。那不行怎么辦呢?由市場自身的運行規則去淘汰,在這個時候它一定是優勝劣汰。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大家可能感覺到找不到方向,可能很痛苦。我認為,發達國家走過的路,我們也繞不過去。現在,如果我們悲觀地看,這個行業很卷,下游需求減少,同行競爭是一個過度競爭或者是一些惡性競爭,但是從樂觀方面去看,也可能是我們耐火材料行業,從大國走向強國,在其過渡過程中必須要走的一段路。
發達國家也是一樣,看看歐洲、美國,也包括日本,上世紀50 年代,日本曾經有1100 家耐火材料企業,現在還有多少呢?直接面對客戶的有 17 家,背后還有 30多家,一共就 50 多家。日本的鋼產量從 50 年代到現在變化不大,但他耐火材料的企業規模很大。日本1億噸的鋼材,支撐了世界耐火材料前十里面的兩家日本公司。現在我們勉強進入前十,但是進去之前呢,我們盡管生產了10 億鋼,卻找不到世界前十名的中國耐火材料企業。我們未來可能也面臨一個結構性調整:問題就是總量在越來越少,這個蛋糕就這么大,而且蛋糕還是縮量版的,檔次上去了,體量小了。在這個時候,我覺得我們也該思考耐火材料行業未來怎么發展。
我認為耐火材料實際上要處理好三個關系:第一個是我們同行之間的競爭和競合的關系。如果大家都靠低價,損人也不利己,靠低價不長久,原料成本也好,人工成本降也好,降到一定程度是有極限的,你這個價格低不可能一個勁兒低,也不可能長久低。所以在這個時候,如果企業老是賠本,賠 3 個月賠一年可以,但是如果長期賠,那只能關門。關了門,這個市場也就凈化了。所以這個惡性競爭可以搞一段時間,但一定長久不了。我們同行之間,還是需要怎么聯合做,現在的市場就是做系統整包,沒有一家企業能把所有的產品做全!所以我們應該考慮是怎么協作,發揮各企業特長,把整包的工作做起來,實現效益最大化,效率最大化。
第二個是耐火材料和下游的供需關系。實際上,如果鋼廠現在給耐火材料價格降下去了,也包括我們下游的一些其他客戶是不是成本降低了很多呢?可能不見得,耐火材料的費用降低了,但也沒多少,耐火材料一共在鋼鐵的這個成本里邊,只占零點幾到一點幾,平均也就是一個點,一個點就是降了 5%,也僅僅有0.05%。如果 0.05%的東西能夠影響我們鋼鐵企業的盈虧,那是不現實的,你零點零幾的東西能影響這個賺錢和不賺錢嗎?假如我們鋼材價格漲上 50 元/噸,所有的問題就都解決了,耐火材料的費用就都有了。鋼廠在降成本的時候、虧的時候總想著降輔材,降耐材、合金等,合金還要好一些,比耐材的日子好過一點。
耐火材料的質量跟鋼材的質量密切相關,如果像現在,鋼材里面的非金屬夾雜,大部分是耐火材料跑到鋼液里面出不去了。我們現在噸鋼耐材消耗 12 公斤,如果低價格達到一定程度,噸鋼耐材消耗有可能回到 15 公斤甚至 15 公斤以上,這個時候鋼內的非金屬夾雜比例一定會大幅度提升,想減少這金屬的夾雜,那鋼廠的精煉工序,一些精煉劑,精煉工藝的投入,遠遠比那耐材的費用要多的多。
現在有很多小企業,包括一些有點規模的企業也都在想辦法,怎么降低呢?本來就幾個點利潤,鋼廠非得要這樣降 10 個點,甚至十幾個點二十幾個點,耐材企業肯定是虧,如果他不中標就是死。那這時候會想辦法一定給材料檔次降下去,耐火材料檔次降低了,鋼廠的質量及安全一定是受影響的,今天也聽說鋼廠出安全事故的機率比往年要大,如果小漏還好,如果大漏在連鑄平臺上,或者在什么地方去漏了,那就是大事故,鋼廠省了一點耐火材料的費用,但會給鋼材質量或鋼廠安全運行造成了很大隱患。因此認為耐火材料的價格還是要有一個適當的度,如寶鋼的甘首席講的,鋼廠招標,合規性比合理性重要,確實是這個情況。但是,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適當的降,比如,設定一個適當降低的標價,就像崔教授講的,設一個低價來作為標價,也不能太低了。在這個時候,耐材企業怎么能給客戶提供增值服務,從安全、消耗、效率,也包括節能,在這方面宣傳一個良性的、穩定的產業鏈供需機制。
第三個是耐火原料與耐火制品的供需關系。耐火原料同樣也面臨以上的問題,價格也不能無限制降低。超出成本底線,原料企業也會想辦法降低成本,就保證不了質量。如棕剛玉,曾經有段時間,用棕剛玉做預制件或用于鐵溝料等,發現鼓泡損壞,出了很多廢品,付出了很多代價,花了很長時間,最后發現棕剛玉冶煉過程中,原料企業為省電降成本,縮短了冶煉保溫時間,造成了脫碳脫不干凈,含有碳化鋁,遇水發生水化。所以我覺得任何產品的價值,都有它的規律,價格不能搞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了就是暴利,不合適;太低了超出了成本底線也不合適。
大家都比較聰明,你給我價格低,超出底線,我也要想辦法降成本,保證不了質量,在這個時候有可能是雙輸甚至多輸。我們應該在怎么去雙贏、多贏、共贏方面想一些辦法,耐材制品和原料也要建立相對穩定的產業鏈供需關系,重視原料技術及裝備進一步提升發展,不能將原料邊緣化。
現在國家在高質量發展、結構調整期,這時候我們也要積極想辦法,再難的事,再難的日子我們也要挺過去,把自己的創新做好,把管理做好。謝謝!(轉載自《河南耐協簡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