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耐火材料網】
我國水泥行業經過近十年的迅猛發展,其產量占據世界水泥產量的半壁江山。以不到14億的人口,消耗接近世界水泥產量的60%。2013年1-10月全國水泥累計總產量1,979,501,057噸,同比增長9.05%。10月當月水泥產量232,537,263噸,同比增長8.9%。盡管中國國情特殊,但長時間維持這么高的人均消費量是不現實的。
2012年上半年,全國共生產水泥9.94億噸,同比增長5.6%;生產水泥熟料6.17億噸。同比減少0.54%。其中窯外分解熟料產量5. 02億噸。同比增加0.32%。窯外分解熟料產量占總熟料產量81.29%,其它窯型熟料產量1.15億噸,多屬于淘汰產能(生產特種水泥除外)。從全國統計數據看.2012年上半年水泥產量同比增長5.48%,遠低于2011年上半年19.57%的增幅;熟料產最同比減少0.54%,結束連續多年熟料產量快速增加的趨勢。而大地區水泥產量增速最快的是西北地區,原因是該地區水泥總量相對較少,基數低,如有幾條新線投產,增速則表現較明顯;中南、西南地區水泥產量增速較快;華北,華東地區水泥產量增速較低;東北地區負增長(與東北地區上半年建筑施工時間較短有關)。從水泥生產總量看,華東地區占全國總量的32.94%,占比居于首位,中南地區居于次席,西北、東北地區水泥總量輕低,六大地區水泥的增速與產量,與經濟的發展水平和經濟總規模基本吻合。
從各大區重點城市水泥價格看,華北、華東、中南地區水泥價格同比下降幅度最大,下降超過20%,其中上海、南京同比價格下降超過40%;西北地區同比價格下降僅次于上述三個地區;東北和西南地區價格下降幅度最小,有個別城市還有小幅上升。重點城市水泥價格反映了該區域水泥需求和市場競爭程度。全國大城市的水泥市場競爭激烈,企業只有依靠降低價格,才能賣出產品。總的來看,雖然2012上半年全國水泥產量略有增加,但是數量的增長是依靠填加較多的混合材實現的。水泥價格同比下降幅度較大.說明水泥嚴重供大于求。全國水泥供應能力已過剩。
2011年我國水泥需求主要分布于基礎設施建設,房地產,農村和城市建設。其中基礎設施建設主要包括鐵路 公路水利和機場;房地產主要包括商品房和保障房;農村建設包括農村自建房和農村基礎建設;城鎮建設包括城市公共交通和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水泥的需求主要是由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屋建設來支撐的,基建投資和基礎設施投資與水泥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2009年四萬億的刺激政策投下去之后,基建投資的同比增速達到了44.3%,其中鐵路運輸業固定投資總額同比增長67.5%,道路運輸業固定投資總額同比增長40.1%。2011年貨幣政策收緊,加上鐵路重大交通事故,溫州鐵路以及重大交通事故的影響,基建投資增速大幅放緩,2012年上半年基建投資同比增速為負,水泥受此影響,投資也放緩。2009年政府為了保證經濟增長,放開了銀行信貸,同時也放松了對房地產市場的限制,2010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達到33%,其中新屋開工面積同比增長高達40%,房地產市場拉動水泥的產量在2010年曾一度高達26%左右。隨后我們看到2010年之后,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斷出臺,房地產投資增速相應放緩,2012年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為16.2%,處于一個繼續回落的態勢,特別是新屋開工面積同比下降比較大,達到7.3%,從而拖累了水泥的需求也出現了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