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材料網】
近日,河南省人民政府印發了《河南省"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豫政〔2022〕29號),要點摘編如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的通知》(國發〔2021〕33號),大力推動節能減排,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推進經濟社會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立足新發展階段,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積極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實施綠色低碳轉型戰略,以節能降碳減污協同增效為抓手,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完善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完善節能減排政策機制,推動能源利用效率大幅提高、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持續減少、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確保完成"十四五"節能減排任務,為全省如期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奠定堅實基礎。
二、主要目標
到2025年,全省單位生產總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4.5%以上,能源消費總量合理增長,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重點工程減排量分別達到18.38萬噸、0.49萬噸、11.68萬噸、4.57萬噸。節能減排政策機制更加健全,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基本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經濟社會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三、實施節能減排重點工程
(一)重點行業綠色升級工程。持續推進綠色制造體系建設,推行綠色產品設計,強化綠色供應鏈建設,開展綠色工廠創建,到2025年創建300家綠色工廠(園區)、30個綠色供應鏈管理企業。實施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健全能源管理體系,支持企業建設能碳一體化智慧管控中心。"十四五"時期,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下降18%,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0%
(二)園區節能環保提升工程。持續提高化工、鑄造、有色、磚瓦、玻璃、耐火材料、陶瓷、農副食品加工、印染、制革等行業園區集聚水平。全面推進省級開發區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和污水管網排查整治。發展工業綠色微電網,引導工業園區加快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多元儲能、余熱余壓利用、智慧能源管理等一體化系統開發運行,促進就近大規模、高比例消納可再生能源。鼓勵工業園區實施綜合能源改造,建設能耗在線監測管理平臺,開展園區能源利用狀況評估,提高園區能源綜合利用效率。
(三)城鎮綠色節能改造工程。
(四)交通物流節能減排工程。到2025年,打造10個以上綠色低碳示范試點項目。推動大宗貨物中長距離運輸"公轉鐵""公轉水",重點行業大宗貨物清潔運輸比例達到75%以上。
(五)農業農村節能減排工程。
(六)公共機構能效提升工程。
(七)重點區域污染物減排工程。深入打好藍天保衛戰,制定河南省環境空氣質量全面改善行動計劃。開展細顆粒物和臭氧協同治理"一市一策"駐點跟蹤研究、技術攻關與應用示范。以黃河、長江、淮河、海河干流及主要支流為重點,實施一批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和生態緩沖帶建設等工程。
(八)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工程。立足以煤為主省情,堅持先立后破、不立不破、通盤考慮,合理控制煤炭消費總量。加快推進燃料煤氣發生爐、燃煤熱風爐、加熱爐、熱處理爐、干燥爐(窯)以及建材行業煤炭減量,實施清潔電力和天然氣替代。
(九)推動實施揮發性有機物行業企業綜合治理。
(十)環境基礎設施水平提升工程。
四、健全節能減排政策機制
(一)優化完善能耗雙控制度。堅持節能優先,嚴格能耗強度降低約束,有效增強能源消費總量管理彈性,加強能耗"雙控"政策與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任務的銜接。
(二)健全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制度。
(三)堅決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項目盲目發展。根據國家安排和我省產業發展實際,完善高耗能、高排放(以下簡稱"兩高")項目管理目錄,建立存量、在建、擬建的"兩高"項目清單臺賬,實行動態調整。對存量、在建"兩高"項目節能審查、環境影響評價等開展評估檢查,實施分類處置,嚴禁違規"兩高"項目建設、運行,堅決取消不符合要求的"兩高"項目。對標行業能效標桿,組織存量"兩高"項目實施節能降碳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落實新建"兩高"項目會商聯審制度,嚴把"兩高"項目準入關,嚴格對標能效標桿水平、污染物排放控制先進水平,加強對"兩高"項目節能審查、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程序和結果執行的監督評估,嚴肅查處各類違法用能行為。嚴肅財經紀律,指導金融機構完善"兩高"項目融資政策。
(四)健全法規標準。落實節約能源、循環經濟促進、清潔生產促進、環境影響評價等法律、法規,適時修訂《河南省公共機構節能管理辦法》。嚴格落實排污許可制度,實行排污許可"一證式"管理,持續推進排污許可證換證或登記延續動態更新。落實強制性能效國家標準,對標國家百項能效標準引領工程。
(五)完善經濟政策。
(六)完善市場化機制。
(七)加強統計監測能力建設。
(八)壯大節能減排人才隊伍。
五、抓好組織實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二)強化監督考核。(三)實施全面節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