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火材料網】
第十三屆中國鋼鐵年會擬于2021年10月在北京召開。中國鋼鐵年會是中國金屬學會主辦的兩年一次的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綜合性學術會議,受到國內外鋼鐵同行的廣泛關注。
"十三五"期間,我國鋼鐵工業發展取得顯著成效,鋼鐵先進產能大幅增加,科技創新體系建設穩步完善,產品質量及品種不斷優化,綠色發展成效明顯。2021年是"十四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是鋼鐵行業轉入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之年,在雙循環格局下,面臨自主創新、結構調整、品種質量提升、生態發展、智能制造等挑戰和機遇。本次年會主題為"科技創新,高質量發展,開啟鋼鐵強國新征程",將圍繞鋼鐵冶金基礎理論、工藝技術、先進鋼鐵及金屬材料、智能與環保等方面研討鋼鐵領域科技創新的方向和路徑,開啟鋼鐵科技強國建設。
本屆年會設大會報告、分會場報告、墻報、展覽展示等部分,熱忱歡迎來自全國鋼鐵、金屬材料及相關領域的專家、學者和科技工作者圍繞年會主題積極投稿并參加會議,分享科技成果、共同研討鋼鐵行業的熱點和難點問題。
一、會議組織機構
(一)年會主席
主 席:干 勇
執行主席:趙 沛
(二)組織委員會(以姓氏筆畫為序)
于 勇
王新江
左 良
曲 陽
楊仁樹
沈 彬
張少明
陳德榮
趙民革
趙 繼
戴志浩
(三)年會秘書長
王新江
(四)年會秘書處
中國金屬學會學術部
二、會議內容
(一)大會報告
將圍繞年會主題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作大會報告。
(二)專題分會場交流
本次年會將設多個專題分會場,邀請各個專業領域的知名專家和論文作者作報告或墻報展示,交流行業近兩年來的科技進展和今后的發展方向。
(三)展覽、展示與技術對接
內容包括:冶金先進工藝裝備,冶金自動控制與設備,安全、環保、節能技術與設備,耐火材料、炭素、鐵合金及其他原輔材料,冶金裝備及備品備件,其他與鋼鐵生產相關的技術與裝備等。
三、征文范圍
歡迎國內外鋼鐵科技工作者根據所從事的專業方向并結合年會主題圍繞鋼鐵基礎理論、工藝技術、產品材料、智能環保等方面積極投稿。征文內容如下:
1)礦物工程(召集人:宋衛東、劉旭、陳雯)
采礦、選礦、礦物工程安全等
2)煉鐵與原料(召集人:張建良、劉征建、張琪)
燒結、球團、焦化、高爐煉鐵、非高爐煉鐵
3)煉鋼與連鑄(召集人:徐安軍、陳杰)
鐵水預處理、廢鋼鐵、鐵合金、轉爐煉鋼、電弧爐煉鋼、爐外精煉、連鑄、特種冶金
4)軋制與熱處理(召集人:沙孝春、梅富強)
坯料處理、熱軋、冷軋、精整、熱處理以及軋輥等工藝備件
5)表面與涂鍍(召集人:戴競舸)
先進涂鍍鋼板的制造和應用技術、新型涂鍍技術和工藝
6)金屬材料深加工(召集人:米振莉)
板帶材、棒線材、管材、型材等不同形狀和用途的產品深加工技術與裝備,拉拔、沖壓、冷彎等傳統深加工工藝的關鍵共性技術及其創新,激光拼焊、液壓成形、輥彎成形、氣脹成形、熱成形、鋼結構等先進深加工工藝技術
7)先進鋼鐵材料(召集人:董瀚、尚成嘉、王華、楊志勇、張繼、吳樹建、祁焱)
汽車用鋼、管線鋼、低合金鋼、特殊鋼、高溫合金、電工鋼、功能材料等
8)非晶合金(召集人:劉國棟)
非晶帶材、非晶涂層、塊體非晶、非晶粉末、非晶絲材、非晶薄膜及其應用
9)粉末冶金(召集人:秦明禮、章林、陳剛)
金屬粉體材料及制備技術,壓制及成形工藝,燒結技術及后處理,粉末注射成形,增材制造(3D打�。砻婕夹g,難熔金屬、硬質合金、超硬材料及陶瓷、有色及稀有金屬、金屬基復合材料、多孔材料、功能材料、能源材料、生物醫用材料等粉末冶金材料、工藝及性能測試
10)能源、環保與資源利用(召集人:杜濤、朱曉華、龍紅明)
冶金熱能工程、系統節能減排、能源高效轉換與綜合利用、余熱余能回收利用、低碳冶金、煙氣凈化和綜合處理、固體廢棄物處理及資源化利用、水處理及資源化、廢酸廢液處理、環境監測及評估、能源環保智能化和信息化
11)冶金設備與工程技術(召集人:陳兵)
冶煉與軋制加工裝備設計與制造,冶金設備維護、維修、改造與管理技術,冶金產線建設,冶金設備與產品監測、檢測技術
12)冶金自動化與智能化(召集人:孫彥廣、謝少榮)
智能制造與CPS、基礎自動化、冶金過程控制、制造執行系統、生產管理系統、供應鏈優化、工業大數據應用、物聯網、冶金人工智能
13)冶金流程工程學(召集人:酈秀萍)
冶金流程工程學理論、冶金工程設計等
14)其他(召集人:王先華、李燕杰)
冶金安全、冶金經濟與管理、冶金物流運輸等
四、投稿須知
1、論文要求:本次會議投稿論文須符合年會主題,內容充實,圖表清楚,且未曾正式發表。論文一律采用Word文本,其他格式恕不接受(論文格式要求詳見附件)。
2、本次年會征文采用網絡全文投稿方式,請登錄網站投稿,2021年5月31日征文截止。
3、錄用通知:2021年7月15日前結束論文評審工作,發出錄用通知,根據作者意愿可選擇是否正式發表,正式發表將收取版面費。
4、出版:本次會議文集擬冶金工業出版社以光盤形式正式出版。
五、聯系方式
羅光敏,丁 波,電話:010-65133925,15011512686
董樹勇,李東遲,電話:010-65126576
傳真:010-65124122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氣象路9號
郵編:100081
Email:[email protected]
(來源:中國金屬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