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耐火材料網】
據梳理,《山東省關于加快七大高耗能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中,與鋼鐵行業相關的內容如下:
◎對鋼鐵、地煉、焦化、電解鋁等行業產能實施總量控制,堅決淘汰低效落后產能,提高產業集中度和畝均產出,確保能源消耗和排放總量只減不增;同時堅持去舊入新,用好淘汰舊產能騰挪的發展空間,及時注入新動能,真正實現“騰籠換鳥、鳳凰涅槃”。
◎立足山東省產業基礎和優勢,重點推動鋼鐵、地煉、電解鋁、焦化、輪胎、化肥、氯堿等七大高耗能行業高質量發展。
◎控鋼鐵總產能,力爭用5年左右時間,大幅壓減轉移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和膠濟鐵路沿線資源環境承載壓力較大地區的鋼鐵產能,在確保日照、青島、臨沂和萊蕪、泰安空氣質量完成國家和省下達目標和任務的基礎上,將目前分散在12個市的鋼鐵企業和鋼鐵產能,逐步向日—臨沿海先進鋼鐵制造產業基地和萊—泰內陸精品鋼生產基地轉移,到2022年,濟南、淄博、聊城、濱州等傳輸通道城市鋼鐵企業產能退出70%以上,將青島董家口、日照嵐山、臨沂臨港等沿海地區鋼鐵產能占比提升到50%以上;到2025年,傳輸通道城市和膠濟鐵路沿線地區的鋼鐵產能應退盡退,沿海地區鋼鐵產能占比提升到70%以上。高端鋼鐵產品供給水平明顯提升,海洋工程裝備及高技術船舶、先進軌道交通裝備、汽車及零部件、工程機械、能源裝備等領域所需高端鋼材品種的研發和產業化進步明顯,到2025年,合金鋼(含不銹鋼)比重提高至20%以上。鋼鐵產業綠色發展水平不斷提高,鋼鐵冶煉流程進一步優化,電爐短流程煉鋼工藝得到推廣,到2025年,電爐鋼占比達到20%左右。行業綜合競爭力明顯增強,到2025年,省內產能排在前2位的鋼鐵企業(集團)產業集中度達到70%以上,鋼鐵企業勞動生產率翻一番,達到1500噸/人·年,初步形成結構優化、環境友好、質效提升、競爭力強的現代鋼鐵產業體系,實現從鋼鐵大省向鋼鐵強省的跨越。
◎到2020年,全省焦化企業戶數由目前的56家壓減到40家以內,單廠區焦化產能200萬噸/年以上企業達到8家以上,煤炭主產區及鋼鐵企業集聚區焦化企業產能比重提高到50%以上,炭化室高度5.5米及以上焦爐產能比重達到75%以上;到2025年,全省焦化企業戶數壓減到20家以內,單廠區焦化產能100萬噸/年以下的全部退出,引導形成千萬噸級規模的煤焦化企業集團,在環保排放和能源消耗上達到國內領先水平,煤炭主產區及鋼鐵企業集聚區焦化企業產能比重提高到70%以上,炭化室高度5.5米及以上焦爐產能比重達到100%,骨干企業綜合實力明顯增強,行業節能減排效果不斷提升。
◎立足山東省資源優勢和行業發展潛力,通過政府推動、環保倒逼、標準嚴控、產能置換、兼并重組等手段,著力打造沿海和內陸兩大鋼鐵產業基地。日—臨沿海先進鋼鐵制造產業基地:以山東鋼鐵集團日照精品基地、日照鋼鐵控股集團、青島鋼鐵集團為支撐,發揮好臨沂臨港地區的資源優勢,大力推動內陸產能向沿海轉移,重點發展高端精品鋼、特鋼和不銹鋼,拉長鋼鐵產業鏈,提升產品品質。萊—泰內陸精品鋼產業基地:以萊蕪、泰安現有鋼鐵企業為依托,發揮已有特鋼集群優勢,滿足內陸市場需求,在不增加產能的前提下加快區域整合,重點發展特鋼、不銹鋼等高附加值產品,建設高水平特種鋼生產基地。培育骨干企業。支持山東鋼鐵集團發揮橫跨沿海和內陸兩大基地優勢,整合轉移產能,帶動兩大基地健康發展。支持日照鋼鐵控股集團發揮競爭優勢,積極引入內陸轉移特鋼產能和技術,建設大容量高爐,提升高端產品比重,進一步提升競爭力。
◎按照控制產能總量、靠近煤炭資源、配套鋼鐵企業、減少物流成本的原則,不斷優化焦化產業布局,提升裝備水平,拉伸產業鏈條,提高產業集中度。通過關停并轉、產能置換等方式,推動焦化產能向優勢企業集聚,支持煤炭主產區和鋼鐵企業集聚區焦化企業和重點項目做大做強,做好鋼鐵企業集聚區的產業配套,提高焦化行業綜合利用水平。
◎有關市要加強與省直有關部門的溝通對接,按照省里的統一部署和要求,研究制定鋼鐵、地煉、電解鋁、焦化、輪胎、化肥、氯堿等高耗能行業轉型升級的具體措施,進一步細化工作目標和時間進度,根據本地區行業和企業的不同情況,分別制定一企一策方案。
◎用好國家產能置換政策,研究制定我省鋼鐵、地煉、焦化等行業的產能置換及配套政策,鼓勵支持企業通過產能指標交易、參股入股等形式開展兼并重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