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耐火材料網】
8月8日,從山東省政府網站了解到,山東省政府印發《山東省打贏藍天保衛戰作戰方案暨2013—2020年大氣污染防治規劃三期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計劃”),到2020年,全省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總量分別比2015年下降27%以上,全省PM2.5年均濃度確保完成國家下達的改善目標,力爭比2015年改善35%,臭氧濃度逐年上升趨勢得到明顯遏制;新增2個或以上設區的市空氣質量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全省空氣質量優良率不低于62%,重度及以上污染天數比率比2015年減少50%以上;設區的市PM2.5年均濃度力爭消除大于60μg/m3高值。7個傳輸通道城市空氣質量各項指標力爭達到國家要求。
《計劃》指出,要優化產業結構與布局,著力調整產業結構。加大落后產能淘汰和過剩產能壓減力度,嚴格執行質量、環保、能耗、安全等法規標準,推動鋼鐵、地煉、電解鋁、焦化、輪胎、化肥、氯堿等高耗能行業轉型升級,7個傳輸通道城市(濟南、淄博、濟寧、德州、聊城、濱州、菏澤市)按照國家修訂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對重點區域的要求,壓減過剩產能。加大7個傳輸通道城市獨立焦化企業淘汰力度,全省實施“以鋼定焦”。
嚴格控制“兩高”行業新增產能。嚴禁新增鋼鐵、焦化、電解鋁、鑄造、水泥和平板玻璃等產能;嚴格執行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等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堅持“污染物排放量不增”,新增“兩高”行業項目應嚴格落實污染物排放“減量替代是原則,等量替代是例外”的要求,實施“上新壓舊”“上大壓小”“上高壓低”,新項目一旦投產,被整合替代的老項目必須同時停產。環境空氣質量未達標的市必須以大氣污染物排放量不增為剛性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