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耐火材料網】
環境治理是否影響企業發展?全國耐材基地河南省新密市的實踐給出了鏗鏘回答,產業在整治中涅磐重生。
耐火材料是河南省新密市的傳統支柱產業,其產量占河南省的1/3,占全國的近1/6,企業數量多時達600多家,因此新密市有“耐材之鄉”的美譽。
起初,新密市的耐火廠小而散,全是地窖窯,倒煙窯,設備簡單,工藝落后,以煤為燃料,煙囪林立,產品能耗高,企業生產時黑粉滾滾,機器隆鳴,污染十分嚴重。6年前的新密仍是河南省的一個污染重災區。
治理壓力變動力。“不消滅污染,必然被污染消滅。”企業污染大,能耗高,大大地限制了產業發展,嚴重地影響了居民環境。五年前,新密市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以國家環保治理為契機,拉開了耐火廠污染治理的序幕,向“小、散、亂”開戰。推到煙囪,拆除設備,關掉一批,整合一批,經過初步治理,使全市耐火廠減少了300余家,即一半的企業被取締或兼并重組。污染少了,檔次高了,但是還沒從根本上扼住高耗的喉結。2014年3月,新密市委、市政府又吹響了耐材行業集中治理的沖鋒號,以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為契機,以環保治理倒逼產業轉型為目標,壯士斷腕,砥礪前行,為耐材行業長遠發展鋪開宏偉藍圖。
新密市委市政府出臺了一批文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有的放矢,因廠施策。全部拆除高能耗、高污染的煤氣發生爐和煙囪,累計拆除煤氣發生爐354臺,先后改建成隧道窯、推板窯、梭式窯,新建電熔爐36座,配套安裝自動化配料設施,為企業綠色生產打下基礎。鋪設燃氣管網300多公里,全市249家耐火材料企業使用天然氣、56家使用電能。今年為進一步提升耐火材料產業整體環境質量和綜合競爭力,該市再次組織開展了耐材行業環境綜合整治專項行動,全市耐材企業投入資金3.1億元,新建車間、料棚、成品庫166座,新增綠化面積約3.5萬平方米,降噪等設備438臺(套),PM2.5、PM10自動監測系統35臺,企業新上了自動化數控系統,與此同時,該市主動與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合作,招納人才,引進設備,建立新產品研發基地,降低成本,提高附加值,從而使耐火材料產業綠色發展實現了新的飛躍。
治出一片新天地。堅持不懈、大刀闊斧地治理,使耐材行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企業污染得到徹底遏制,減少燃煤約200萬噸,減排二氧化硫16640噸、氮氧化物21485噸、煙塵10750噸。全市環境大大改善,群眾生活質量明顯提高。企業生產煥發勃勃生機。浴火重生的耐材行業跨入了綠色、環保、高質、低耗的發展快車道,目前,全市掛牌及上市企業達34家。該市企業體量迅速膨脹,主動與資本市場擁抱,先后被命名為“省級耐火材料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河南省新型耐火材料出口基地”“河南省新型耐火材料產業知名品牌示范區”。今年更是發展態勢喜人。截至9月底,耐火材料產量899.5萬噸,同比增長7%;產值601億元,增長7.7%;增加值110億元,增長4.9%;稅收3.83億元,增長43.3%;出口創匯5240.2萬美元。耐材有力拉動了經濟發展,成為全市對外擴大開放的助推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