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對目前中國大型高爐生產存在問題的改進建議
(1) 大型高爐的發展必須基于一定的條件和基礎, 大型高爐需要比中小高爐擁有更加優質的原燃料、高效的管理和綜合操作技術。當前大型高爐對優質原燃料的需求越來越多, 而可供使用的優質資源越來越少, 這給大型高爐的穩定順行帶來巨大的挑戰。
(2) 大型高爐對外圍生產條件的變化非常敏感, 一旦出現問題, 對公司整個生產組織及經營績效將產生嚴重影響, 因此, 要求對大型高爐的操作管理更加精細, 舉全公司之力提高外圍保障能力, 確保大型高爐的安全穩定運行。
(3) 作為電爐煉鋼主要原料的廢鋼積蓄量較少, 廢鋼積蓄量和使用率有待提高。中國鋼鐵冶煉的主流程為鐵前 (燒結/球團) →煉鐵 (高爐) →煉鋼 (轉爐) 。鋼鐵工業的能耗總量占全國能耗消費總量的15%, 占全國工業能源消費總量的23%, 而全國煉鐵系統能耗占整個鋼鐵行業總能耗的70%左右。因此, 大型高爐仍要把節能降耗當作首要任務來抓。
(4) 風溫帶入的熱量占高爐冶煉熱收入的將近20%。在現有高爐的冶煉條件下, 風溫提高100℃即可降低燃料比約8 kg/t。這幾年, 中國高爐風溫已經有了長足的進步, 但是不同層次的起因發展并不平衡。2015年, 中國大型高爐的平均風溫為1 211℃, 個別高爐的風溫仍然低于1 200℃。因此, 要繼續推廣高風溫技術。高風溫是節能減排的重要措施, 是提高煤粉燃燒率的重要影響因素, 對高爐穩定順行及爐缸活躍性具有重要的意義。
3 對高爐煉鐵的展望
(1) 鋼鐵工業由大轉強, 增加產業集中度, 因地制宜發展大高爐應是方向。大型高爐是煉鐵先進技術的集中體現, 中國大于4 000 m3的大型高爐數量為22座, 生產的鐵水產量僅占中國鐵水總產量的5.5%。隨著供給側改革和去產能的深入進行以及環保壓力越來越大, 增加產業集中度、因地制宜發展大型高爐是促進中國鋼鐵工業轉型升級的必經之路。雖然目前中國鐵礦石等原燃料資源對外依存度較高, 但隨著鋼鐵企業國際化程度的提高, 資源保障不斷提升, 因此, 高爐大型化仍有發展空間。
(2) 抓住歷史機遇, 推動中國鋼鐵工業實現"由大變強"。2015-2016年, 中國鋼鐵產能出現下降趨勢。2016年2月, 國務院又印發了《關于鋼鐵行業化解過剩產能實現脫困發展的意見》, 提出未來5年中國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和二氧化碳將力爭分別下降15%和18%, 再壓減粗鋼產能1億~1.5億t。全國性的壓減鋼鐵產能必然對鋼鐵產業格局產生重要影響, 這是壓力也是機遇, 鋼鐵企業要充分利用這一歷史機遇, 大力開展高爐的優化升級改造, 推動中國鋼鐵工業"由大變強"的轉變。鋼鐵企業要實現"由大變強"的轉變, 必須在技術力量及人才儲備等方面真正向世界一流企業看齊, 全面實施以技術創新為核心的創新驅動戰略, 加快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 把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綠色化作為提升產業競爭力的技術基點, 重塑鋼鐵業的技術體系、生產模式、產業形態和價值鏈, 利用信息化技術手段, 向智能制造邁進, 以實現低成本與差異化以及資源的高效綜合利用。(來源:《鋼鐵》2017,№2;作者張壽榮 姜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