鋼企在實踐中要掌握的原則
耐材整體承包模式的基本思路是由專業化供應商承包某區域的耐材供應管理,以目標總成本的倒逼機制和主輔供應商的適度競爭機制作為基本框架,針對消耗性生產物料采購、供應的特性,探索出的不同于一次性投資招標采購,更適用于通過招標確定長期穩定供應商的新模式。承包后,鋼企與供應商簽訂長期合作協議,可促進供應商制定長遠發展規劃,激發其內在動力,使其更加專注于研發、質量提升、成本改善,更專注于服務用戶。其核心就是供需雙方共享技術進步和管理協同提升所帶來的超額收益,從而使供應鏈上的多方均可獲得更多的競爭優勢,最大限度地實現共贏。
耐材整體承包將供需合作從簡單的買賣關系上升到戰略合作的層面,長期穩定是實現供需戰略合作的基本要素之一,同時,對供應商綜合實力的要求也有了質的變化。為保障在流程操作上更規范、高效、順行,鋼企在實踐中要掌握如下原則:
一是注重供應商綜合實力的“三因素”評價方法。戰略采購管理模式下的耐材總包并不單純以價格高低為主要選擇依據,而采取“三因素”評標方法,即商務、技術和供應商綜合實力。在招標過程中需要考慮兩個綜合指標:一個是技術指標,包括產品質量指標、生產廠的實力與業績;另一個是價格指標,即耐火材料在噸鋼成本中的所占比例。對耐火材料的考核指標不應該是價格,而是噸鋼耐火材料消耗量與噸鋼耐火材料成本。一味追求價格雖然能滿足生產的要求,但是以降低安全系數為代價。
二是約定長期合作的承包期限。鋼企首先應穩定目前多次中標的供應商隊伍,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延長采購周期,減少中間費用,以相對長期、穩定的市場保障作為供需長期合作的基礎,在價格上要求供應商最大限度讓利,以降低頻繁更換供應商給鋼廠帶來的成本和風險。
三是建立利于保持競爭力的引入和淘汰機制。在承包區域的資源配置方案中有效引入競爭機制和淘汰機制,除了每個區域確定主輔兩家供應商中標外,還應明確綜合排名靠前的落標供應商作為替補供應商,并且與承包商約定始終保留少部分市場份額用作新產品和新技術引進試驗,建立起較為完善的優勝劣汰體制,使承包商始終感受到合理的競爭壓力,減少對供應商的過度依賴,降低成本和供應風險。
四是建立維護供需利益的成本核算機制和評估體系。在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前提下,供需雙方鎖定影響耐材生產成本的主要原材料并共同跟蹤市場行情,在原材料市場價格波動超過一定范圍時雙方啟動成本核算機制,在此基礎上形成一個合理的價格。同時,建立承包項目月度跟蹤、季度協調、年度評估工作機制,在整個承包期限內從質量、成本、服務等各方面對承包商服務提供能力進行持續、多維度的評定、反饋與溝通,評定結果作為雙方下一輪合作的直接影響因素,這也會促使承包方始終效力于改善服務、提升技術等工作。
五是加強供應商的選擇和管理,營造良好的采購環境,為總包創造條件。制定物資采購供應商管理辦法,建立合格供應商評審程序,明確合格供應商選擇和確定的基本條件,對供應商準入資格進行審批、備案,建立供應商信息庫,做好供應商履約情況記錄和信息反饋工作;實行優勝劣汰的動態管理,對考核評價不達標的要取消其供貨資格,對采取不正當競爭手段的要納入“不良行為記錄”名單,解除合作關系,實現物資采購把住源頭、凈化渠道,有效減少采購人員在選擇供應商方面的決策失誤。(Z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