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耐火材料網】
2014年12月14日上午,經過近3小時的自我陳述、專家答辯等環節的激烈角逐,由中國金屬學會主辦、中國金屬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承辦的"冶金青年創新創意大賽"決賽在北京科技大學精彩落幕。其中3個項目脫穎而出,包括來自首鋼代表隊郭之明的"高爐爐體水溫差無線監測及在線維護技術"、來自鞍鋼代表隊金百剛、李立勛的"一種連鑄結晶器電磁制動應用的新工藝",以及來自東北大學劉超、張瑩團隊的"一種新型豎灌式燒結余熱回收裝置"分別獲得了企業組和高校組特等獎。
中國金屬學會常務副理事長王天義、中國科協科普部副部長辛兵、中國金屬學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李文秀,中國金屬學會煉鋼分會副主任委員蘇天森、高效軋制國家工程研究中心主任唐荻、北京信息科技大學教授王久和等出席活動并擔任了相關專業領域的決賽專家評委。中國金屬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施設全程主持了決賽答辯。
辛兵副部長受邀在開幕式上作了發言,她表示,中國金屬學會的工作,尤其是科普信息化和學術交流工作,處于全國學會的引領地位。通過引領青年人熱愛鋼鐵冶金新技術、提高創新意識和用信息化的手段進行科普活動,能大幅促進廣大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學生科學素養的提高、推動群眾性科普活動的深入開展,并支撐創新型國家的戰略發展目標。
王天義常務副理事長在頒獎儀式上對活動進行了評價,他在祝賀參賽選手獲得獎項的同時,表示中國金屬學會要繼續舉辦創新創意比賽活動,要從資金和輿論方面加大對青年人才的支持力度,鼓勵他們發表論文、發表專著,選送優秀青年人才出國參加國際學術會議。他希望青年冶金人能在學會搭建的平臺上展示自己的聰明才智,不斷學習,不斷提高,珍惜青年科研人員的"科研黃金期",努力為鋼鐵行業的轉型升級、創新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本次比賽共收到參賽作品327份,其中270份來自企業、57份來自高校。經評審委員會評選并公示無異議后,產生一等獎14個,其中企業組11個,分別來自首鋼、鞍鋼、武鋼、寶鋼、中冶京誠等7家單位;高校組3個,來自北京科技大學、東北大學、中南大學。決賽活動旨在給一等獎獲得者提供展示自己作品、與專家互動學習、同參賽對手現場切磋交流的機會,20余名青年選手參加了決賽答辯,80余名觀眾參與旁聽答辯活動。